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7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1137篇
林业   389篇
农学   857篇
基础科学   792篇
  833篇
综合类   2985篇
农作物   506篇
水产渔业   376篇
畜牧兽医   1846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94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基于光声光谱和TCA迁移学习的稻种活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子活力是决定水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水稻种子活力的近红外和高光谱等无损检测方法易受种子表皮颜色影响,且所建模型难以适应新品种。该研究提出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稻种活力无损检测方法并结合迁移学习进行新品种稻种活力检测。首先,对Y两优、龙粳、南粳、宁粳、武运粳、新两优等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典型6种水稻品种,进行高温高湿人工老化处理,得到0~7 d老化时间的水稻种子;再通过调制频率获得8种不同深度的光声光谱信息,用主成分分析、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对光谱降维得到特征光谱后,对Y两优、龙粳、南粳、宁粳、武运粳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tural Network,CNN)的稻种活力预测模型,并选择最优调制频率;最后,通过迁移学习将建立的模型迁移到新两优稻种进行活力预测。结果表明,光声光谱最佳扫描频率为300 Hz,CNN预测模型精度较高,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优于0.990 9、低于0.967 5;且经过迁移学习,仅需通过对源域数据的训练,即可直接对新品种稻种的活力进行精确预测;通过TCA迁移学习后,新两优稻种活力预测的相关系数从0.718 5提高到0.990 3。研究表明,采用光声光谱深度扫描技术对不同种类稻种的活力进行高精度检测是可行的,且经过迁移学习,仅需80粒新品种稻种信息即可实现稻种活力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42.
Thoroughbred racehorses perform exercise at maximal intensities and typically display a hyperthermic exercise response, which can drive core body temperature to critical levels. Despite extremely efficient thermoregulatory mechanisms, certain weather conditions may affect the horse’s ability to cool and result in a syndrome referred to as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EHI). This is characterised b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as well as cytotoxic effects of heat on cells, which can produce deleterious consequences. Early detection of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EHI) in Thoroughbred racehorses can be difficult because signs are often vague and the measurement of rectal temperature as an indicator of hyperthermia is not practical. Best practice in the treatment of EHI in horses, as in human subjects, centres on early detection, rapid assessment and aggressive cooling. Research in human subjects has shown that EHI is manageable when recognised early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provid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asurement of skin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by an infrared thermometer as an aid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EHI. A skin surface temperature ≥39°C in the immediate postrace period is considered to be hot. It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of exercise-related metabolic heat production, physiological adjustments to the skin surface such as vasodilation and sweating, together with the effect of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 Most importantly, high SST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core-to-ski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hich retards heat transfer from the deep body tissues to the skin and can hinder heat dissipation. Identification of horses with high SSTs can prioritise them for rapid cooling and curtail possible progression to EHI.  相似文献   
43.
利用改进的天顶静力延迟(ZHD)模型和本地化水汽权重平均温度(Ts)模型反演怀化地区GPS可降水量(GPS-PWV),并结合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资料分析了2017年怀化地区大气水汽变化及汛期14次暴雨以上降水过程的GPS-PWV演变特征。结果表明:GPS-PWV可较好反映怀化地区大气水汽的变化特征。怀化地区可降水量-气压(PWV-P)分布月变化特征明显,冬季PWV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小,降水发生时气压较夏季平均高14.75 hPa;春季PWV逐步增大,降水发生时气压较冬季有所降低;夏季PWV为全年最高,降水发生时气压则降至全年最低值;秋季PWV-P数据逐渐分散并向可降水量低值区移动,分布情况逐步趋近冬季。2017年汛期怀化地区14次强降水过程中PWV均高于各月均值,最大小时降水量与最大PWV存在较好对应关系;降水开始前,PWV出现较明显上升,且多伴随气压较明显下降,可为局地强降水短临预警提供较好参考。  相似文献   
44.
基于气象要素影响的柑橘定量滴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估算柑橘水肥一体化的滴灌量,实现手机APP远程操控滴灌起止时间。基于广西桂林1994—2015年柑橘物候期与同期气象条件的分析,构建了桂林柑橘不同生育期土壤需水量模型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与土壤重量含水率变化的转化算法模式,给出了柑橘滴灌量技术流程。应用模型估算广西农垦国有明阳农场(南宁)柑橘种植示范园区1997年3月干旱时的滴灌量。结果表明:应用模型估算滴灌量比传统模型节水40%以上。此结果对“气象监测预报信息+规模化生产管理设施+生产信息反馈与互动”创新服务模式有积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5.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防辐射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然而,茶多酚的不稳定性极大限制其进一步开发应用。茶多酚易受光线、温度、pH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聚合和缩合,从而使其活性改变。因此,茶多酚组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在生物学及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等均是茶多酚组分高通量检测的主要方法,但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对茶多酚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及其相关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茶多酚组分的高通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品种本身的抗性基因型对于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Pik-m、Pi9、Pii、Pi-d3在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选取34份主栽品种,利用这6个抗瘟基因的功能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Pi9的分布频率最高,其次是Pi-ta和Pik-m,Pi-b和Pii抗性基因分布频率较低,Pi-d3的分布频率最低;供试的34份水稻材料中,被检测出最多含有5个抗性基因,而最少只含有1个抗性基因,含有2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龙粳40和龙粳42不含有待检测基因。  相似文献   
47.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特殊的含有植物激素活性的农药,能够起到改善农作物质量和控制植物生长的作用,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及其残留危害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矮壮素(CHLM)和缩节胺(MEP)作为常用的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使用不当和残留危害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近的研究工作将CHLM和MEP确立为大麦麦芽烘烤过程的副产品,而用于研究的大麦属于生态类型,经验证不含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由此可知,CHLM和MEP是由食品中的天然成分经过热加工处理后形成的化合物。CHLM和MEP作为新的食品加工污染物已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热点。对CHLM、MEP在食品中的形成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CHLM和MEP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为探明橄榄蛏蚌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肉质量的主要性状,随机选取40只3~4龄的野生橄榄蛏蚌,测量了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x1)、壳质量(x2)、高(x3)和肉质量(y)等7个数量性状,计算含肉率。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各性状对肉质量的通径系数与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橄榄蛏蚌的含肉率达到65.62%,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食用淡水贝类;橄榄蛏蚌各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质量对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为0.983,是影响肉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壳宽、壳高、高与壳质量等性状对肉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体质量间接实现的;体质量的综合决定效应为96.08%,是影响肉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具有育种意义;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数量性状对肉质量的回归方程为:y=-18.548+0.690x1-0.442x2+6.804x3。  相似文献   
49.
多波束渔用声呐是海洋渔业实现高效、精准和选择性捕捞的重要工具。为了系统分析多波束渔用声呐探测性能及主要制约因素对作用距离的影响,针对圆柱形阵多波束渔用声呐,采用水声学系统仿真的方法,分别对主要为噪声和混响环境下的渔用声呐探测性能进行分析,对不同海况下噪声不同目标强度鱼群的探测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窄带系统和宽带系统降低混响的能力,并对噪声和混响混叠环境下的渔用声呐探测性能进行仿真分析;最终,从系统设计、发射方式、接收方式等多个角度提出提高渔用声呐探测性能的方法,为远距离、高分辨率多波束渔用声呐的研制提供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Potato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plant diseases that threaten global food security. Early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of P. infestans is required before disease management decisions are made. Here, we developed a quick protocol to detect P. infestans based on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assay. The P. infestans specific multiple copy DNA sequences(PiSMC), a transposon-like element, provides an ideal target for molecular detection of this pathogen. We designed highly specific and sensitive primers allowing effective LAMP detection of the pathogen at 64℃ in 70 min. In the validation assay, all 15 P. infestans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China, Europe and South America could be positively detected, but results of the other 9 Phytophthora species infecting different plants, fungal and bacterial plant pathogens tested were negative.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is assay is 1 pg P. infestans DNA. Moreover, the LAMP-PiSMC assay is able to detect P. infestans from infected leaves, tubers and soil. Taken together, this study re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LAMP-PiSMC assay for early diagnosis of potato late bl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